造车新势力要有足够的试错资本1
“造车新势力”要有足够的试错资本
2015年,继蔚来汽车、小鹏汽车成立后,已至不惑之年的沈海寅也开始再次创业,投身于制造智能电动车的浪潮,成立了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。与蔚来汽车的李斌、小鹏汽车的何小鹏类似,沈海寅也有多年互联科创经验。在成为奇点汽车的CEO之前,位至奇虎360公司副总裁、金山软件副总裁。
在汽车行业内,把类似于出身于互联科创公司或者其他非关联产业的跨界的、从事智能电动车制造的入局者称为“造车新势力”,以区别与传统整车企业。两年前,“造车新势力”由于资本的观望,彼时还被调侃为“PPT造车”,而在今年4月27日~5月5日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,威马、蔚来、奇点、小鹏以及正道五家均展出了首款量产车型的样车,以稳定投资人和吸引消费者。不过,时至今日,仍未有一家可以完成产品交付。
事实上,受政策影响以及行业巨变的驱动,“造车新势力”在入局之初便饱受非议。因为汽车不同于一般消费品,其技术的精密性、产业链的错综复杂意味着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并不容易。
作为“造车新势力”的一员,奇点汽车在行业内处于怎样的位置?其独特的竞争力又在哪里?为此,《中国经营报》专访了奇点汽车CEO沈海寅。
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不同的思维方式
《中国经营报》:第一款车iS6什么时候能量产?
沈海寅:第一款车年底量产,第二款车是基于同平台的一款MPV车型。奇点汽车的路线和小鹏、蔚来的都不一样,我们是往上走,他们是往下走。蔚来的第一款是ES8,下一款是ES6,车型是越来越小的。我们首款车是一款SUV,下一款车的车身会比现在的稍微大一点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你曾说奇点汽车是“造车界的小米”?
沈海寅:奇点汽车所说造车界的小米,不是说只造平民车不做高端车,而是说用小米造的思路来造车,就是把利润压得很低,甚至可以说是不挣钱。况且小米也在做高端。奇点汽车的初期规划是不靠卖车来赚钱,而是靠后续的服务和增值点来挣钱。
奇点的汽车产品是一个载体,有了这个载体之后,我们就可以和用户不断地产生链接,用以了解用户的喜好和习惯,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把自己的服务推介给用户。
未来奇点汽车会按成本价销售,目的在于和同一个梯队的产品在价格上拉开距离,形成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,这就意味着产品的性价比较高,更能吸引到用户。以此类推,有了成规模的消费者,奇点汽车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停车、充电、软件升级以及其他配置升级等服务,围绕汽车生产、使用等方面的长尾,这是奇点汽车的盈利所在。
我们的思路也类似于谷歌。谷歌其实也是卖的,他们的搭载的是安卓体统,而安卓体统是对外开放的。奇点汽车的未来主要有两块业务,一块是资深研发的智能系统,这块是开放的,谁来都可以谈合作;另一块是智能汽车的销售,这是我们跟用户发生链接的基础。这两块是相辅相成的。至于未来哪一块业务做得大,要看具体的市场情况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和传统车企的高管相比,“造车新势力”的老板们为什么会显得比较高调?
沈海寅:实际上具体到每家企业上,还是不太一样的。我个人是有一说一,有二说二,还算低调,不是张扬的风格。这是“造车新势力”和“造车传统势力”的本质差别。
就风格而言,可能“造车新势力”和传统车企在宣传模式上有很大不同。传统车企推出一款新车的一贯做法是,直到产品都出来了才把“盖头”掀开。奇点汽车的生产则是另外一种路径 就风格而言,可能“造车新势力”和传统车企在宣传模式上有很大不同。传统车企推出一款新车的一贯做法是,直到产品都出来了才把“盖头”掀开。奇点汽车的生产则是另外一种路径
- EV晨报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沃特玛
- 车业变脸新能源成合资自主企业新标签
- 韩国首尔举办自动驾驶汽车公众试驾活动
- 一文看懂是什么让江淮新能源销量翻了50倍
- 斯巴鲁XVHybird美国上市售价262
- 从北京车展看博格华纳的混动技术布局2
- 汽车大佬纷纷进军租赁领域行业面临洗牌
- 美国或强制推广汽车间通信技术避免车祸
- 法国7月电动汽车同比增长51聆风销量创今
- 秦战列国开启新能源热潮
- 联手通用丰田宝马新能源双拳出击
- 两标的收购告吹兆新股份涉足电池回收遇阻
- 比亚迪2020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电动车
- GNEV回顾动力电池全球展望沙龙举行看好
- 奔驰与日产合作小型电动车正在进行谈判
- 国家放权充换电运营服务费民资称将谨慎进入